“我,俩娃妈,放弃德国高福利生活加入深圳内卷,后悔了吗?”
2023-02-21 08:09:48
粥左罗 2023-02-21 08:09:48
(资料图片)
孩子们的戏剧课
我经常在超市看见两个老师带着七八个小小班的孩子采购生活用品,一个老师推着一辆大推车,上面坐着五六个孩子,另一个老师推着一辆婴儿车,里面坐着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小BABY,还有一个稍微大点的孩子会和老师一起走路。 学校还会组织孩子们到游乐场自由玩耍。每年还有一两次远足,孩子们带上水和午餐,乘坐公共交通到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游戏和野餐。这样的生活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的春游,爬野山,走泥泞的乡间道路·····我把这种方式理解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养育,一种自然教育。 德国的幼儿园需要家长参与的活动很少,只有一年一次的义卖会会邀请家长参加。老师带着孩子们做各种手工,在幼儿园集市上出售给家长。售货员和收银员都是大班的孩子,收入用于购买幼儿园日用品。 我们都觉得中国孩子的兴趣班太多了,其实德国兴趣班也非常多。 寒假回国过年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很难约到小伙伴一起玩,因为国内孩子假期都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和考级计划,没有谁的假期是闲着的。 但我感觉德国兴趣班和国内兴趣班不太一样。首先,德国兴趣班很少考级考证;其次,没有任何换礼物的积分卡,学完回家也不需要打卡;最后,价格便宜。比如一年运动课几百人民币,我家对面的舒曼音乐学校一年学费一千多;我家旁边一个芭蕾舞世家办的芭蕾舞学校,学费算比较贵的,一年也就两三千。种类也非常丰富,除了收费的,学校和政府还有很多免费的,比如寒暑假的乐高、机器人、戏剧表演等。 我感觉,德国社会和家长也很重视孩子的兴趣培养,不过没那么功利,给孩子提供的是比较纯粹轻松的学习氛围,孩子喜欢什么就去学什么,和奖状升学没啥关系,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草莓自己选了园艺、芭蕾、戏剧等十几种兴趣班,上得乐此不疲。可回国后,我们一星期最多上四个兴趣班感觉压力就很大了,源于学费,更源于各种打卡,比赛和考级。户外音乐会
德国政府也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学龄儿童的家长把生活重心放在家庭。德国有很多半职工作,只需要工作半天,方便家长早点下班去接孩子。我经常看见很多德国家长下午接了孩子后在游乐场一玩就是一整个下午。一盒水果,一个夹着香肠的面包可能就是晚餐,德国家长愿意把时间花在陪孩子玩这件事上,而不仅仅是做饭或者工作。 我理解这其实也是一种自然养育,符合孩子天性,比如好奇心和无意义的玩,不是那么功利,总想让孩子得奖考级。 然而,随着两个孩子逐渐长大,一件小事改变了我的想法,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国外带孩子去瑞士看雪山、贝多芬故居看樱花、意大利小镇、希腊看海
2019年8月,结束7年旅居生活,我们从德国回到深圳。很多朋友都觉得不理解,还有人问,要是以后孩子还要出国上学呢?我只能说,那也尊重孩子的选择,但是当下我希望让他们回国了解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文化。生活是自己的,不管别人怎么想,我不想让孩子丢掉中国的根,不能忘了自己来自哪里。疫情有段时间,“移民”上了热搜,还有很多人问我,后不后悔,我说,没有。 但从散养的德国回到内卷的深圳,孩子适应吗,能卷得动吗?对一本书的理解会根据难易程度分为7个层次:记忆、信息的理解、创造性、批判性思维、人物、故事、文学性等,读得非常细。
这种学习方法让我眼界大开。我理解,这种读书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我后来好好研究了这种阅读方法,一直到现在,两个孩子都还在用这种方法阅读。我用英语阅读的方法给叮当做的中文学习阅读记录
草莓到三年级后,我发现,她之所以学习比较轻松,可能是来源于有这些阅读方法和体系的支撑,她不需要去课外班刷很多题,用自己的方法很快就能掌握。 国外还有很多的阅读支持系统:Reading A-Z 专注英文分级阅读的APP,它的大部分绘本读完后都有5-10个问题,可以通过做题考核孩子是否读懂文章内容。 STAR & AR 专业的阅读测试系统,通过在线测试,出示一份精准、科学的测评报告。可以对测试者的英文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进一步的阅读指导。 A3000 是基于Lexile(兰斯指数)的非小说学习系统,提供从美国小学2年级到高中12年级全部的在线读写课程,核心优势是科学的全过程成绩评价体系。A3000系统中每一篇文章按照不同的词汇和句型结构以及背景介绍被分成了11级,使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都能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知识。A3000的阅读遵循五步学习法,阅读前针对主题的想法,阅读文章,完成练习,重新评估阅读前的想法, 回答深一步问题。 草莓的其他学科也不差,就是因为把英语作为了工具,可以用来学各种学科。我想让她了解西方的数学思维,底层的数学学习的逻辑,就找了一个美国数学在线学习的网站叫野兽学院,用类似游戏和讲故事的方法讲数学原理,她看得也很有兴趣。 还有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个化学博士在一个叫Generation的APP上做科普视频,非常搞笑,粉丝上千万,我把视频当作动画片放给孩子们看,他们看得津津有味。其实中间就讲了很多科学知识,其实BBC也有这种科学的内容,草莓经常去看,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 我相信,玩是生产力,是学习力,让孩子在玩中产生兴趣再提供帮助会事半功倍。我就是作为一个信息的收集者,给孩子提供往上走的脚手架,当他有这种需求的时候,就能给他强有力的支持,就会成长得很快。我们在德国去当地学校的时候,完全听不懂英语,数学也听不懂。有中国妈妈跟我说,一定要给孩子请英语家教,很多孩子本来母语就是英语,你跟人家的差距就太大了。 但是我不想把时间花在补课上面,我想带孩子去自然里玩。我们就在路上听英文歌,还玩游戏,既学习了英语也不耽误玩,后来,草莓就自然跟上去了。 前段时间,草莓跟着我听迈克尔·杰克逊的歌,她很喜欢,然后对迈克尔·杰克逊这个人产生了兴趣,就找来了他的英文自传看。 最后推荐几个线上学习资源: 多邻国 App 语言学习 BrainPoPApp全科学习 Beast Academy Online 网站 数学学习 Time For Kids 网站 综合学习 美国著名新闻周刊Time《时代周刊》旗下的儿童杂志,主要解读分析时下社会热点事件,涵盖各类动物、植物、自然科学、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科普。 B站 各种学科的学习 我们之前发过B站的资源贴( 院士入驻!深挖B站,给孩子讲学习的16个王炸,全免费,果断收藏 ) 05编辑后记:很多人会把“鸡娃”和“躺平”当成完全冲突的两个方向,但其实,“躺平”并不等于不“鸡娃”,“鸡娃”并不是让孩子一味地埋头刷题,变成一个工具人。风吟说自己肯定不是“躺平”,我们更相信,她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孩子的“鸡娃”之路。这让她对自己的养育之路非常笃定。 那就是,不管在什么样的教育环境里,什么样的教育条件下,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自驱力,让孩子拥有玩的能力,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实现自我激发,这才是育儿的根本。最高级的“鸡娃”是让孩子自鸡,都成为他们自己。童书妈妈三川玲,教育出版人、童书评论人、TEDkids智库专家、中国营地联盟理事,亲自下场看了5000+孩子作文的阅读写作教育者,致力于用顺应天性的阅读法与写作法让更多人爱上阅读,享受写作。著有《通往幸福的教育》,《孩子天生爱写作》(即将出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