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果农稳产增收!花溪区燕楼镇驻村工作队在展销会上组团变身优质农产品“推销员”

多彩贵州网   2023-07-28 14:20:16

(本网记者孙凯)7月27日,一场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展销活动在贵阳市花溪区政府食堂门口举行,展销台上,色如紫翡的西梅,爽甜少籽的西瓜,吸引来不少党员干部群众驻足围观、品鉴,踊跃购买,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资料图片)

“大家看过来,思惹沙土瓜,一块5一斤,优选精品、清甜倍爽,值得购买。”“谷蒙西梅,二十五块一斤,入口后,口口香甜,可以进园采摘、可团购、也可以批发。”现场,来自花溪区燕楼镇谷蒙村、思惹村两支驻村工作队正和果农一起为所驻村优质特色农产品代起了言,搭起了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平台,为提高地方优质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畅通优质特色农产品购销渠道创造了条件。

据了解,今年是谷蒙村的西梅首年丰产成熟上市,又恰逢邻村思惹村西瓜基地的西瓜成熟上市,两者都是燕楼镇极具特色的农特产品,谷蒙村第一书记杨小平和思惹村第一书记罗泽祥便想到两家联合宣传销售,打响当地农特产品品牌效应。在两人所在原单位的大力帮助下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不久,便获得了市、区组织、商务、农业、机关事务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两村驻村工作队助力农特产品销售平台正式在花溪区政府食堂门口面向顾客们,开启销售。

近年来,谷蒙村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流转村民闲置土地600亩,建立精品果园种植基地,村里党员干部先后到江苏、安徽等地学习考察,并请来专家实地论证,最终选定“西梅+黄桃”的套种模式,实现“长短结合”,助推乡村振兴。

谷蒙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小平介绍:“西梅单价高,但生长周期长,得种上五年才开始挂果,而黄桃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三年就能挂果,这样的套种模式既能减小市场风险,又能丰富产品结构。为尽量延长黄桃的采摘周期,基地还特意栽种七八个不同品种的黄桃,实现从五月至十月都有黄桃可摘。培育的西梅在今年7月也实现了丰收,首次挂果,产量约有5万余斤,预计次年产量可达20万斤。”

章新江是本次展销西梅的果农,同时也是贵阳花溪谷蒙鸿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股东之一,他说:“我们的西梅是经过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过的,监测结果为优品,今天拉来的500斤西梅,被顾客们一扫而空,这就足以证明谷蒙的农特产品是十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

如今,谷蒙村已成为花溪区黄桃、西梅的重要种植基地,通过积极加入“花”字号品牌,基地每年累计带动3500人次务工。

思惹村种植西瓜面积约200亩,年产量500余吨。思惹西瓜是正宗的沙土瓜,甘甜多汁,在当地颇有名气,当地驻村工作队以西瓜为媒,积极帮助当地瓜农设计宣传LOGO,建立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逐渐形成思惹村农产品特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思惹村和花溪区农投公司积极合作,该公司在金科农贸市场专门成立了农特产品销售点,不收取摊位费,结对协作,帮助思惹村瓜农们提供销售平台,打开销路。”思惹村驻村第一书记罗泽祥介绍:“此外,两村驻村工作队不仅在线下帮助瓜农进行销售,还联合组建了驻村工作队农产品团购群,顾客们扫一下二维码,即可实现线上下订单,扩大了销售渠道。”

“今天一天就卖出两千斤西瓜,很开心。”思惹村果农赵青松说:“展销会平台助力销售这种模式非常好,不仅帮助我们拓宽了销售渠道,而且有了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正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希望村里的农产品越卖越好。”

下一步,谷蒙村和思惹村的两村驻村工作队和相关单位将持续关注果农们的销售动态,积极探索帮扶举措,引导果农种植优质水果、打造特色产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到村里体验采摘,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